检测设备
周汝昌:书法艺术最深刻的精髓,都集中在一个“活”字
周汝昌(1918.4.14—2012.5.31),天津人。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著书除红学、诗词方面外,另有《书法艺术答问》、《永字八法》等书法类专著。中国人得学点怎么写汉字我以为咱们中国人如果另有幸沾染一点文化的气味,除了念书以外,就是要学一点怎么写汉字。
我首先强调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一项缔造。第二,书法就是写汉字。可是写汉字用什么来写呀?今天,大家都用圆珠笔,用钢笔。
说句玩笑话,那是商店售货员用来开发票的,但事实上如此。▲ 周汝昌书法作品中华文化史上第二项最伟大的缔造就是毛笔。毛笔在我看来是中华四大发现之外的第五大发现。
毛笔也不是一下子生成的我们最原始写汉字的方法就是找一根硬棍儿,或者是石头,已往玉行另有玉笔;但厥后最伟大的历史缔造是用兽毛制出这种可以有变化、有软硬、起伏转折的毛笔,它加上了汉字的漂亮造型,这才发生了我们中华的书法。▲ 周汝昌书法作品这样说起来,中华伟大的文化内在就集中在这两点上。作为一其中国人, 如果不知道敬服汉字,不知道怎样写一点不太难看的汉字,就太说不外去了。
我的意思不是让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我指的是咱们普通国民都应该有的基本训练——写几个字拿在人眼前,以为看着舒服,这就是一种文化修养,也关系到人的素质。平生只爱王羲之的帖我临帖百分之九十九是王右军,和王右军无关的我基本不学。通常我能找到的王右军的帖,我险些没有一个没收罗到,而且全都临写。
▲ 王羲之《兴福寺碑》局部我迷信王右军,他真会用笔。别人摹的、临的王右军,我也学。钟、张用笔另有些简朴,到了王右军入迷入化。
书法艺术是人把生命的精气神挪到纸上。天天临睡前我都要拿一本王右军的帖看,永远看不够。
虽然视力不行了,可是读碑看帖,享受无穷,特别过瘾!这种审美是此外取代不了的。▲ 赵佶《夏日诗帖》篆书我不看了,看得最多的是汉隶。王右军的两篇章草特别棒,他的隶书不知道该有多美!我浏览瘦硬,书贵瘦硬始通神,可能和我小我私家比力瘦有关系。
我写字就瘦硬,这也是出自右军,细看右军,其实是瘦硬的。我小时写魏碑,越写越难看,厥后才学王。学书的路子千万不能杂,否则弊病太多。▲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评价王羲之草书王右军的草书并不是最好的。
他的信札主题多数是丧病,写时很难受,病中病后写字能好吗?《淳化阁帖》收的全是这个。可是纵然是这样,我也百看不厌。我也写草书,王学仲曾写过一篇《草书赋》,让我写跋,用的就是草书。可是我不大喜欢草书,因为第一我写了,人家不认识;第二,草书容易流于油滑。
▲ 王羲之《圣教序》局部我不喜欢怀素,小细道萦绕,没有笔法。集王的帖昔人有30种左右,可是常见的也就《圣教序》、《兴福寺碑》、《周处碑》、《夫子庙碑》几 种。对学生书法训练有担忧我脱离学校包罗我做学生、我教书已经很长时间了。说句闲话,我在高校不是教中文,而是外文、翻译,但我学书法和这些是并行不悖的。
我从5岁开始就有意识地学书法。我在大学读西语系,同时翻阅的是线装书,这事人们其时看着很是奇怪。▲ 怀素《墨缘堂藏真》局部我说这个意思是我所以学外文,是因为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不行一日或离的,我学外文不是要把自己装成个洋鬼子,我是为了把外文学好以便先容我们中华文化。
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月的事情,现在听起来似乎是闲话。对书法的教育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书法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不是我们谈一谈就可以的。
实践问题,小孩子就要靠老师来指导。然现在天的问题不在小孩子,小孩子一落地天资就好,我们不要低估小孩子的天赋。我认为现在存在的问题恐怕还是集中在老师身上。
今天中小学的老师,他们受教育的谁人年月何曾有人重视书法?!第一个问题,他们懂不懂书法?第二,纵然对书法有兴趣……书法是很是庞大的,路数、门户、传统的师承、家学,那种教条,又庞大又顽固。怎么叫顽固?如果他教学生写字时笔就得这样(僵死的书写方法的示范),一点儿都不能歪,这样写出来不就是用洋火棍儿摆的字吗?其实中锋的气力太大了。
▲ 苏轼《次辩才韵诗帖》局部孔子曰,有中庸,有中道,不能歪斜。这对,这是说道德,讲思想,谈人品。但写字时运用我们的伟大缔造——毛笔,原来就是要活起来。
我们说笑话,从清代康熙、乾隆开始,西洋纳贡奇巧好玩的工具,其中就有一个工具,有一 个“人”(机械人),你打开机关他就能够写字——“天下太平”。那算书法吗?▲ 周汝昌书法作品教小孩子写字,第一,中锋;第二,笔力。
就是说把一个活的美术实践出来,否则就酿成了一个死工具。通常中华文化最深刻的精髓,都集中在一个“活”字。
“活”不是胡来,也不是毫无纪律。你看中国的艺术,这小我私家不动,你一看却神气活现。
▲ 周汝昌书法作品昔人画龙,龙画出来不是死的吗?不,昔人对这种艺术的明白,不能点睛,一点睛龙就飞了,这是神话吗?不,是“活”,笔是活的,人的精气神寄托在画上,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生命给了作品,它也是活的。中华艺术最精、最好、无以名之的理论、认识水平都在这里。西方否则,西方是象形,传神,油画是用小刷子堆颜料。这是两个差别文 化配景,它发生的工具、认识、理论,一切都是有划分的。
▲ 米芾《白云居》局部我们不是说西方的欠好,人家有人家的特色,我们有自己的特色,自己首先要明确认识,否则谈什么书法。今天教小学、中学书法的老师他怎么认识、怎么教,老师对书法的明白以及功用、意义如何看,我认为恐怕都成问题。我不是看不起老师,而是说老师要有自己的学书历程。
其时他怎么看待书法,今天自然而然要传给小学生。▲ 周汝昌书法作品那我们怎么解决?教育部门可以发一纸指令,增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
但我们一定要坚持,要提起兴致、热心,这个活儿我们要干!它有人支持,有人尊重!这是我的心愿。谈现在书法界存在的问题成名立室的,包罗我的老前辈不敢妄论,否则就太狂妄了。我谈一下我所见的,不知名的中青年的现实问题。
一个是认识问题,说是要创新。好了,从来没有人阻挡,可是,今天事事都招呼创新,此外界创新没有问题,科技更上一层楼,日新月异。▲ 赵孟頫《洛神赋》局部但艺术,特别是书法怎么创新,第一不要有错觉,说我标新立异,老一套都陈旧,我提起笔来,肆无忌惮,这叫创新吗?我不认可。
新者何也,母亲生一个婴儿“新”,这个“新”是从母体里出来的。王羲之的书法再新也是从前人的大生长传承过来的。今天的创新,拿起笔来生造,离奇离奇,我们看了都不知道是从哪来的,这不是创新,这是怪物。
▲ 周汝昌书法作品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创新认识要正确,你要有来源,你对来源下了极大的功夫,天天临池,日积月累,精熟了以后不用创,“新”自然而来。你看哪一个书法家和前一个一模一样,要是完全一样就成复制了。
第二个问题,归结到我的拙论,就是不知道用笔,有墨无笔,画的是墨字,他不会使毛笔,提笔、行笔、入笔、转折,笔画里没有变化。没有变化是写洋文的,字写出来是死的。写草书看起来似乎飞翔,可总是那样,笔画粗细、转折用笔没有换,就是一个画,只不外是外形变了。
▲ 王献之《余杭帖》我认为当前书法界就是存在这两大问题。谈书法的本质我认为书法的本质就是体现中华文化的“精、气、神”。这听起来很玄妙、神秘,其实一点都不。
人的精神运动,包罗文艺运动都是这样。人是个物,人这个物所以差别就在于他有灵性。昔人早就说,人为万物之灵,他有精神运动, 精神运动除了自己的体会认识之外,还要体现,体现又有种种差别的方式。
▲ 周汝昌书法作品汉字有一种结构,又包罗它的“神” 美,而这种“神”美是脱离了物,脱离了象形,是一种无以名状的美。清末的何绍基有一首诗评怀仁集王右军的《圣教序》,说王羲之的字出来那种意态、风神,他不是指这个像什么,他是说楼阁架起来特别美。
这个都是抽象的,脱离了一般形象的最髙层的审美,如果人的精神运动到达了这种条理,那他什么都是好的。▲ 周汝昌书法作品你让他服务,他不会落到很糟糕的田地。他的精神条理在这,技术也不会很差,能掌握得好,绝不会很笨,你让他写文件,他一定能表达得很正确,这些都是关联的。
不是说书法就脱离了社会,是一幢蜃楼海市,自我浏览。我们从来没有这种意念。书法字词如何应对汉字简化这是个很是庞大的问题。在历史上,念书人是不能写简化字的,只有做生意的、没受过几多教育的人,才写简化字。
好比乾隆年抄本《红楼梦》中就有简化字。有个典故,一个秀才写“尽”字,简化成“尺二”,被人讥笑,称之为 “尺二秀才”。▲ 欧阳询《黄帝阴符经》局部对于汉字简化,我有自己的看法。
我在大学读西文系,英语有 WEBSTER大辞典,四五十万词条,而汉字的《中华大字典》才五六万个词条。从语言文化传统角度出发,没有一个国家嫌自己民族语言的词汇字眼多!简化汉字把许多字合并到一起,事实上淘汰了汉字数量,好比一个“干”字, 又是树干的干,又是干湿的干,又是干活的干,太杂乱。简化应是简笔画,不应简字数。▲ 周汝昌书法作品在书法中,写简体字可以试验,不能绝对说这样就不是书法,可是书法作为艺术也不如此简朴,字形结构昔人研究发现到了极致,现在用简化字来写,够不够艺术的尺度,还难说。
- end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流传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总监丨冯错编辑丨破晓 Anna责编 | Anna。
本文关键词:周汝昌,书法艺术,最,深刻,的,精髓,都,集中,爱游戏app下载ios,在
本文来源:爱游戏app下载ios-www.yujianxh.com